Saturday, October 20

有些事現在不做,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


台灣在半被逼的情況下, 以《練習曲 Island Etude》代替《色‧戒》參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 委實也是一件好事, 至少讓我把本來不大認識的《練習曲》留意上了。

新聞說導演陳懷恩也大感驚訝,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他的作品被送去報名奧斯卡參賽:「那…那就算我們賺到啦!」

資深攝影師陳懷恩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,透過一名聽障青年的單車環島之旅,呈現台灣各個角落的生命景象,爆冷獲得熱情回響。據說電影在台灣本土很賣座, 片中一句: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亦成為流行語, 引起環島單車遊的一陣熱潮。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
在美國, Sean Penn導演編劇的新作《Into the Wild》改編自同名小說。電影內容可以看Trailer, 關於原著內容, 我引用別人的文章。

「1992年,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一個廢棄公車車廂裡,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屍體,經調查,證實這位死者的全名叫克里斯多福‧強森‧麥克肯多斯(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),是個出身於美國東岸富裕家庭的年輕男子,他在1990年大學畢業後,即與家人失聯。

嚮往回歸自然的原始生活,克里斯多福改名換姓,燒掉現金,放棄車子和大部分財產,從此在北美大 陸漂泊,充滿強烈理想性的克里斯多福企亟追尋超越人類物質的經驗,這件事經過披露後,在美國社會引起震撼。

尤其是結束克里斯多福生命的阿拉斯加之行,人們的看法褒貶各有之,有人感佩克里斯多福的勇氣; 有人卻認為克里斯多福太輕忽自然,藐視大自然,竟然沒有作充分準備便草率進入美國最不毛、環境最惡劣的阿拉斯加獨自生活。

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一個二十初、大學剛畢業、家境優渥的年輕人拋棄一切,而投入一個所謂的自殺式之旅呢?這是所有人都在問的。

由於本書的作者Jon Krakaue在年少時,曾因攀越某座險惡的山境而一度有過濱死經驗,當他以為自己會死,卻幸 運生還了,作者覺得自己與克里斯多福有些地方類似,基於某種情感,和模糊的自覺理解克里斯多福,作者像偵探般,私訪了死者的親屬,和死者旅行中接觸過、交談過的人們,他追蹤死者旅程的路線和細節,一一從中抽絲剝繭,企圖還原部分的真相。

最後,這個曲折的調查結果形成了這本書,同時,也反省了幾個課題:曠野對美國人的吸引力、高危險活動對年輕人的誘惑、父子之間的沈重的關係。

當然,有關於克里斯多福的悲劇,我們不能一徑的歸咎於克里斯多福與家庭的緊張,尤其是克里斯多福發現父親除了他們家,還背地裡偷偷養育了另一個家庭,他不能接受這樣兩面的父親,對父親的尊敬徹底潰堤。

克里斯多福的死因是誤食野生植物,體內積聚過量的生物鹼,造成營養不良虛弱而亡,他並不是真的想死,可以這麼說,阿拉斯加之行是他藉由自我超越的一種儀式,事實上,在慘劇發生之前,他已經決定要回到人類的社會了。甚至,在他生命遇到危機時,他還在車體前貼上求救的紙張。」


引用來源: 阿拉斯卡之死 Into the Wild

"有些事現在不做,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" ...... 不同人有不同命運。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對我來說, 有什麼事是現在不做, 一輩子也不會做呢?

青年向荒野進發‧我對春青無悔...... 想一想, 很多"那時候不做, 一輩子也不能做了"的事情, 想我也已經歷過了... 還有一些, 是可以放在人生的後一點才去做。

不同人有不同命運, 青年當向荒野進發, 有時候也會lose yourself, 最重要是想清楚, 想過這樣做對青春便不會有悔有恨, 便出發吧。

對這兩部電影, 也很有觀賞的欲望。

2 comments:

粉腸A said...

若辭了現在的工作後,我也會來個環島遊,地點將會是台灣和韓國之間作選擇。

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

Donald Kwan said...

mr. wrong:

你放假放到擺ADVANCE, 仲有時間去環島遊??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